蘇樂寶塔附近是緬甸政治活動舉行的地方,類似我們的景福門廣場。
仰光的街頭有很多電話亭,一張桌子上擺上兩支電話,電話線從房子牽出來,就是個生財工具了。
對於通訊建設完整的我們很難想像,當地的電話門號是如此缺乏,要申請一隻有線的電話需要花上大量的時間與金錢,一個門號可能要上萬元,而且不是申請就有,於是形成了這種特殊的生意。
走到這城市的中心圓環,Sule pagoda蘇樂寶塔,這裡的歷史約有2500年以上,比緬甸最大的Shwedagon Pagoda還久。
英國人在都市設計時,原本想把這塔拆了,受到民眾阻攔,最後就把這裡當成一個大圓環,成了市中心的所在,許多重要的行政機關也設置在周圍。
想說進佛塔不能穿短褲,所以在門口套上剛剛在市場買的龍基Longyi。
我們兩個外行人第一次穿,讓當地人看得很醋咪,像欣賞動物一樣邊看邊笑。
蘇樂寶塔的外國人門票是兩美金,也可以付等值的緬甸幣,相機不另收費。當地人是不收門票的。
果然是信仰的中心,虔誠拜佛的民眾很多,過去被中國稱為小乘佛教的派別,其實比所謂大乘佛教歷史更為悠久,只是因立場不同貶人為小,課本上還用小乘佛教是獨善己身,大乘佛教是普渡眾生這類的論調加以解釋。
寶塔的內部說不上富麗堂皇,若是先去了Shwedagon Pagoda就會覺得很空虛,而我們是先來這邊所以還好。Lonely Planet 上寫說這裡不值兩美金的參觀費,網路上也看到很多人只在外面看看罷了。
至少在裡面可以看到這信仰的力量,就算相隔甚遠,教義不同,但雙手合十的默禱與真心誠意的禮佛,讓我感覺到和台灣的廟宇內氣氛十分相似。
參觀佛塔記得要順時鐘走,一開始我們走反,但也沒怎樣就是了。在塔內還有佛髮舍利,與Sule塑像,但我們沒看到就走了。
在緬甸的街上常常可以看到讓人取用的水,類似奉茶這樣,在仰光看到的通常比較乾淨,甚至是桶裝的水,但後兩天在蒲甘看到的一些水就不是那麼衛生。
走往獨立紀念碑,緬甸在1948年脫離英國,如今有座紀念碑位在Mahabandoola Garden內。這Mahabandoola將軍是緬甸的民族英雄,生於1780年,當時帶領軍隊抵抗入侵的英軍,最後在1825年的第一次英緬戰爭中死亡。
想一想19世紀的歐洲帝國主義真是有夠混蛋,到世界各地佔領殖民地,然後侵略擴張,荼炭生靈,打贏了還要人家賠款,還自以為文明。
公園旁聚集了一些人,還有些警察,好像在等甚麼,等等回來再看看。
周圍除了市政廳,還有座老教堂,Immanuel Baptist Church,最早建於1830年。
走到公園的紀念碑下,有情侶躲在傘下卿卿我我,原來傘除了擋雨的功能,還可以製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,隔絕外界眼光,抑或是種鴕鳥心態,以為別人都看不見。
紀念碑很高,只是上面的字一個都看不懂,碑的四周還有些神獸鎮守,有點像龍形的獅子。
走出大街上,看到一間較正規的Money Exchange,進去看看匯率,沒有差很多,又換了一點。在換的時候聽到店是在講中文,回頭看竟然是星空台的韓劇,和台灣的配音是一樣的,只是只有中文字幕,不知道她們怎麼看得懂。
看到路邊攤,賣些炸物,經過印度食物的洗禮,我想在這挑戰看看我的腸胃免疫力。
雖然看不懂緬文,但有個100看得懂,應該是標價吧!
炸東西的油的顏色,和台灣夜市一般的差不多黑,只是鍋具似乎是我們常見的鋁製臉盆,吃多應該會變笨。生火的器具也不是瓦斯爐,就是一些隨便的木頭當柴火燒。
選了一個看得出是甚麼東西,炸玉米餅,三小片100Ks,約是台幣三塊。
嗯~甜甜的,我吃了兩片,給東吃了一片。炸的東西很難吃,玉米跟麵粉糊加糖,很難難吃。
不管你敢不敢吃,反正我吃了~
原本想一路走到仰光河邊,但好像過走不過去,怕要繞很遠,就折返了。
緬甸的建設還不進步,施工大多還是依靠人力,但人看起來都蠻勤奮的,不像越南的男人遊手好閒。
經過一間公廁,費用100Ks,雖然沒尿意,還是想進去參觀一下,也可以換些小鈔。
有人在打掃還算乾淨,對女性遊客來說應該也比較安全。
剛剛的公園旁,樹下有一攤攤看手相的,讓我想到台北行天宮的地下道。
回到廣場,不一會的功夫就聚集了一群民眾,大概是遊覽車載來的。她們身著紅衣,拿著看板標語,跟著帶領的民眾大聲地呼喊口號。
緬甸走向開放,這種抗議的遊行也比較平和了吧,警察只在不遠處的樹下納涼,我們遊客也不感到危險。
也接近中午,該回飯店再洗一次澡與check out。
路上的建築、商店、僧侶、電影院,細細觀察,都很有趣,就看看照片吧~
有刺青的僧人 好像是一條龍
路上的芒果攤
安全防護好像不是很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