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在1970年代,在西安的何家村附近,出土了一大批唐代珍寶,震驚考古學界。從其豐富的文物中,也更加了解唐代的文化。
寶物可能來自安史之亂時,貴族情急時所埋下,但後來也沒被挖出來,所以能保存到現在,有些學者是認為是唐代後期所埋下的。
要不是被塵封在土中,經過一千多年,早就看不到了。
何家村的文物被推估,可以買米三百萬斛,等同於當時一百五十萬男丁一年向政府所繳的租粟。
發掘出的文物中,無法證實是誰擁有的,但從這驚人的價值看來,一定是大有來頭(廢話)。
此碗有兩件 剛剛在常設展有看到了,有些常設展的展品也是來自何家村。
鎏金雙獅紋銀碗
工匠的水平與鑄造的工藝均相當上乘
這些金銀品,如果是流落市面,很可能在後代若要逃難之類的,就被鎔鑄掉了,很難保存到現代。
這銀壺就是仿照游牧民族所用的皮囊,製作成的容器。可以看出當時的胡風。
馬一般是不會這樣屈膝跪下的,要受過訓練的舞馬,才能做出這些動作。要不是有這文物,從文字很難真正想像舞馬的情形。
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
飛廉是中國的風神,此盤上的設計很像西方的天馬,頭上還有角。
陶甕與銀罐內的貨幣,西起伊斯坦堡,東至日本奈良,證明當時貿易發達。
參觀完博物館,已經下午一點半,花了不少時間在裡面,但相當值得。
下午的人潮比早上少很多了,其實下午來應該可以看得更悠閒。
接下來該去找東西吃,還有前往另一個重點碑林~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