仰光,在緬語中仰(yan)意旨戰爭、麻煩,光(koun)意旨結束,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是和平的意思。
吃完早餐,上街逛逛與換錢,除了我跟Tony(我國中同學),還有大陸朋友阿棟。
目標是距離不遠的翁山市場,翁山,就是翁山蘇姬的父親翁山將軍,市場前的這條大馬路,也被命名為翁山將軍路。
昨晚抵達已經是深夜,沒看到甚麼,今天才算真正的看到仰光。
或許因為不是第一次到東南亞,或許是去過印度,見到緬甸的街景,少了很多驚訝與好奇,或許這就是旅行的疲乏,即使如此,也要努力的在其中找到些興奮與感觸。
街上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,首先在路邊的照相館發現了一張林依晨的照片,後來在百貨公司也發現她代言的化妝品,沒想到她在這邊廣告不少。讓我想起多年前去馬六甲的時候,天團5566也是席捲當地少女。
攤販可說是東南亞的特色,一張桌子、一把大傘,就成了一個生財的地點。人們也喜愛這種交易模式,不用走進店家,看的一清二楚,方便、快速,價格便宜。
仰光的街道充滿攤販,小吃攤、檳榔攤、書報攤,還有電話擺在桌上讓人家打的電話攤,倒是頭一回看到。
街上充斥的檳榔攤,讓我驚訝還有個國家跟台灣一樣喜愛檳榔。檳榔在東南亞原本就相當流行,盛產檳榔的泰國,人民原本也相當愛吃,但在過去泰王的命令下,禁止了這個風俗。
只是在緬甸卻沒有看到甚麼標語,提醒人們少吃檳榔,昨天看到的海關官員也是有吃檳榔的。在這,檳榔的負面意義似乎沒有在台灣來的那麼大。
小攤子擺著玉米,周圍聚著一群鴿子,年輕小姐向空中一灑,鴿子飛起搶食。緬甸是佛教國家,布施,深植人心,不僅僅對僧侶,對動物也如此。也有可能不僅是單純的行善,出發點也帶著幾分愧疚或積福,攤販也利用這心態,餬口飯吃。
過天橋,走到翁山市場,時間還早,店家都才剛開始做生意。因為來的方向不對,所以沒有看到一樓東側的兌幣所。在市場內,有一些印度人,問我們要不要換錢?對於這種人,即使不是騙子、匯率較好,敢跟他們換的人還是少之又少。
最後在一間珠寶店換錢,老闆是華人,不知道是中文不好,還是故意裝不好。100USD匯率是1:960,50USD以下的是1:950,我們三人就在這邊換了錢,匯率不算最好的地方,但來緬甸,花不了多少,換不了多少,也差不了多少。
還在市場內買了Longyi龍基,緬甸的傳統服飾,就是一大塊環形的布,男女都穿,只是綁的方式不同。買的原因是怕我們穿著短褲,進佛塔不禮貌。
Longyi一件大約3500-4500,也有更便宜的,一樣依品牌材質花色有所不同。由於我們是第一組客人,比較好殺價,我也就小小力的講了價,不想在這一二十塊台幣的價差花力氣,怕新手背包客Tony會看不下去。
從市場往回走,會經過一間百盛商場,在這應該算是相當高檔的百貨公司,抱著吹冷氣與市場調查的心態進去。
化妝品因為不熟,所以無法比價。一件佐丹奴的T恤,16000Ks,約500多台幣,可能和台灣沒打折差不多,甚至貴一點。要注意到,這國家,收入比我們少很多。
在某些地區的國民品牌,到經濟次等的國家,就變潮牌,這種事似乎常常發生。我不喜歡用"落後"這個詞,因為要比的話,我們也很落後。
異國的食物、舶來的品牌,在台灣一樣是受歡迎,對日本人來說,看到Uniqlo跟甜甜圈需要排隊,應該也會覺得不可思議。
商場一樓,有間"亞坤",賣著新加坡料理,在台灣也有分店。很想嘗嘗,但肚子裝不下,最後一天再找時間來吧!
回到翁山將軍路與Sule路的交叉口,我們倆和阿棟分開,他是商務考察,對於景點沒興趣,跟他比了一下回飯店的路,我們就往南繼續走。
在Sule路上,有一排相連的電影院,現在正放映著超人,進度和台灣差不多。和台灣比較不同的是,這邊進戲院需要過金屬探測機,檢查身上的東西。
仔細看這條路的建築,雖然屋齡都老舊,但外觀拉皮過,用著炫麗的色彩與幾何圖形裝飾著外牆,活潑俏皮,但在專業建築師眼中,應該是大有問題的。
Sule Pagoda有著兩千年多的歷史,英國人在規劃仰光時,原本想拆除,但受到民眾反對,因此保留下來成為圓環的中心,周圍有著廣場與重要的政府機構。
被漆成淡藍色的市政廳,以歐式建築為主體,但被加上寶塔的尖塔,融合殖民列強與在地文化。
在路旁的停車場,在兩輛車的中間,有個老人與朋友坐在地上下著西洋棋,認真的就像是場頭銜賽。上次看到有人坐在地上下棋,是在越南的街頭,一個車水馬龍的路口,憑藉著路燈與來往車輛的光線下奕棋。
在仰光,看得到殖民遺風,看得到佛教信仰,也看得到在封閉多年下,所保留下的純樸與傳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