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遊記的標題用了第一這個詞,其實我很少用第一這樣的詞,除非是很明顯的排名,例如高度或歷史等較少爭議的。
日本有很多著名神社、神宮,就是日本傳統的神道教信仰,出雲神社、伊勢神宮、伏見稻荷大社等;如奈良的東大寺,寺就是佛教信仰,所以就不是一起來評比的了。
在日本書店看到一本介紹日本神社雜誌-日本的神社,創刊號第一期就是介紹出雲大社,第二期介紹伊勢神宮,第三期介紹熊野三山,第四期介紹嚴島神社,都是相當出名的神社。
可以被排在伊勢、熊野前面,由此可見出雲大社的地位,被放在雜誌的首期,就顧且稱祂第一吧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搭了幾次Sunrise,這次終於要一路搭到底,前往出雲。
寫著伯備線經過,是因為過去的出雲號不是走這,後來改走全電氣化的伯備線後,成了Sunrise出雲。
對於每晚都搭夜車,相機的充電是主要的課題,好在Sunrise的走道邊,有插座可以使用,充飽電池可以安心的照相。
拿著食物,到mini lounge的空間用餐,順道參觀其他的空間。
列車原本一直沿著日本的南側行駛,在此轉北,走山陰本縣,往日本海一側前進。
經過米子
經過松江
終於抵達終點站JR出雲市站
從這邊還需要換車才能到出雲大社,可以搭巴士,也可以搭一畑電車。
出站後右轉去搭一畑電車
列車上一般放廣告的牆壁上,關於出雲的幾位主角神祉,大國主命、須佐之男命被畫成了卡通版的人物,
在這段十分鐘車程的列車上會有解說員,負責解說的小姐在車廂前講解著出雲的故事,不過我也聽不懂。
從出雲大社前出發的列車並不密集,一個小時最多兩班,假日就更少了,若是時間會等很久的人,也可以考慮搭巴士。
車站的風格特殊,還有著彩色玻璃,充滿歐風,和這神話國度顯得有點異類。
出車站後就一路往神社前進,在路上買了一片仙貝來吃。在台灣大家都是吃旺旺仙貝長大的,雖然我現在因為旺中的關係不吃了,但旺旺影響了我對仙貝口味的認知。
這種真正手工烤出來的仙貝,較硬,較脆,比較紮實,餅乾的部分就和有田捲差不多,只是大片一點。
走到出雲大社前,正在進行著工事,木造的鳥居旁有個大石碑,稜角還很銳利的寫著出雲大社,好新,還有個招牌寫著平成的大遷宮。
看了一些資料才了解為什麼要進行遷宮這件事,簡單來說,這些神社的主要建築都是木造,所以每隔多少年就需要重建一次,這時候就會把神放到另一個地方,然後翻新舊的,之後再迎回來之類的,這也是很多神社有著內宮與外宮的主要用途。
2014年,日本皇室的典子女王(25歲),下嫁出雲大社宮司・第84代出雲国造-千家国麿(40歲)。
雖然這皇室的公主是大正天皇的曾孫女,距離當天皇的曾祖父已經有好幾代,但身分還是相當尊貴。
能和皇室聯姻,由此就可了解出雲大社的地位也是很崇高的。
因幡之白兔,這故事的意義其實我不太懂,就是個傳說吧,有興趣的可以google。
幸魂奇魂
當年還在遷宮的出雲大社
後方較高的本殿在維修中 前面這個是拜殿
古代(鎌倉時代)神殿心御柱的大小
在買的雜誌上有寫到,在平安時代,小朋友的教科書「口遊」記載著雲太、和二、京三的內容。
で数え歌に歌われていること(雲太、和二、京三=出雲太郎、大和次郎、京三郎)
這個排名的由來,是當時建築高度的排名,第一是出雲大社,第二名是奈良東大寺、第三名是京都御所的大極殿。
維修中的本殿
籤被塞在樹上、樹幹內,密密麻麻。
在出雲也感受到些許秋意
神樂殿旁有隻日本大國旗,國旗面積等同75個塌塌米,是日本第一大,重49公斤。
旗桿高47公尺,約等於平安時代16丈的本殿高度。
讓我想到國小的升旗典禮,如果是這旗桿,國歌可能要唱個兩三遍吧!
看到人們拼命地拿著五円的銅板往上丟,希望五円中央的孔洞可以卡在草梗上,
我沒有特別的願望,只是單純的喜歡這個投擲的運動,撿起地上的五円,開始往上丟,試了好多次才成功。
離開神樂殿後,離開出雲大社,目標是尋找今天的第一餐。
其實要吃的菜色已經想好,是出雲的名物 三色割子そば,簡單來說就是有著三種顏色的蕎麥麵。
找了一間高朋滿座的餐館そば處 八雲,外面的食品模型有我要吃的三色割子麵,997円。
點好麵,很快的上了餐,只花了五分鐘吧!可能老闆知道我很餓了。
這三色其實只是個噱頭,麵上面擺著蛋白、蛋黃、或是像蛋酥的配料,底下的蕎麥麵則是一樣的。
味道吃起來並沒有太大的差異,蕎麥麵本身是蠻好吃的,但若不是怕吃不飽,可能不需要吃到三色,吃到最後有點膩。
吃完走回車站,一路是向下的,可以清楚的看到遠方的一之鳥居,相當巨大。
搭車回出雲市站,列車在路上突然停了下來,原來是有輛白色自小客車卡在平交道上,開車的是一個日本三寶,原來馬路三寶的威力在日本也是一樣強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