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看完蓮花寺後,下一站的目標是胡馬雍大帝陵墓。
明明就說要去哪了,他還故意開回去剛剛古德塔附近,想要載我們去紀念品店。
一到店門口,路旁就有人要幫忙開車門,趕緊拉上,強勢跟司機說我們不逛,要他按計畫走。
我們當然沒有下車,但是繞了遠路,也浪費了時間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胡馬雍大帝(Humayun,1508年-1556年),是印度蒙兀兒帝國皇帝,蒙兀兒帝國創始人巴卑爾Bâbur大帝之子。
巴卑爾Bâbur是成吉思汗(母系)和帖木兒(父系)的後裔,卽巴魯剌思氏。是突厥化的蒙古人。「蒙兀兒」即是「蒙古」的意思。
胡馬雍在1530年繼承王位,統治其印度領地。
後來胡馬雍征服了古吉拉特邦,但被比哈爾的統治者舍爾沙擊敗,不得不逃亡伊朗。
在波斯國王太美斯普一世支持下,他招募到一支波斯軍隊,在1545年攻佔喀布爾。
1555年胡馬雍打敗了舍爾沙的繼承人之一扎吉達爾汗,並佔領了德里,恢復了蒙兀兒帝國。
翌年死於意外(從圖書館樓梯上跌下來摔死),由其子阿克巴繼位。
這個死法,有點好笑,當然不能否定,但一定事有蹊翹。
在胡馬雍死後九年,他的大老婆Haji Begum,也是阿克巴的生母,開始幫他死去的老公興建陵墓。於1565年開始,於1569年完工。後來有許多蒙兀兒的皇室成員也被埋葬於此。
199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下車,買票,票價一樣是Rs.250。下午三點45,應該還夠時間逛逛。
在樹下看到印度的花栗鼠,模樣相當可愛,接下來幾天常常可以看到牠們。
著名的泰姬瑪哈陵,可以說是參考胡馬雍大帝陵墓所設計,換上白色大理石,與加上四座叫拜樓,然後把花園水池弄華麗些,就是完美的泰姬陵了。
所以如果泰姬陵與胡馬雍陵都想參觀,請盡量先看胡馬雍大帝陵,否則看完泰姬陵,這裡就會顯得平淡無趣。
「累得像條狗」,我終於在印度了解這句話的意義,因為不管甚麼時候,幾乎沒有看到醒著的狗,總是躺著睡覺,彷彿沒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。
從西方走進去,穿過一個不起眼的門,就可以看到陵墓的西門,西門是用紅色與白色的石頭所建成,看起來已經很漂亮了。
過了西門,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胡馬雍大帝陵墓正面,底層的基座,中央有著三大拱門的本體,上面頂著白色圓頂。
花園中央有條小水道,連接著中央的水池。泰姬陵也摸訪這個設計,只是弄得更大更華麗。
走上樓梯,向下看出去,這裡具有濃厚的波斯建築元素,也是印度第一座波斯花園風格的陵墓。
走進陵墓內,室內倍感清涼。帝王安息的場所,如今湧入人觀光客,若地下有知,是高興有人懷念,還是覺得吵雜?還是早已上天堂或投胎轉世?
陵墓中的地上有大理石棺,真正的大體並不在內,而是在陵墓的地下,這些石棺都僅是個衣冠塚。
每個拱門上,有著格子窗,圖案都很有特色,從外邊跟從室內看,感覺不一樣。
是我老婆太正嗎?還是長得太奇怪?
遊客也一樣是被觀光客,在有些國家是被路人盯著,而在印度則是受到熱情的合照邀請。
這兩位印度女子,也是盛裝打扮,除了衣服包包都不錯外,手上腳上也都繪著Mehndi。
「Mehndi彩繪紋身是一種以印度指甲花為顏料的人體彩繪藝術,它源於美索不達米亞,已有千多年的歷史,至12世紀成為印度文化,盛行於印度、巴基斯坦及中東,尤其在婚嫁時,都會在新娘的手掌及腳上繪上悅目的圖案作為裝飾。
指甲花是一種棕色的純植物油性顏料,因為不含化學物質,又不會引起痛楚或導致皮膚敏感,所以成人或小童皆可在身上彩繪。彩繪約可維持一星期,直至因新陳代謝將留在皮膚表層的顏料排出體外。」
取自「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曼海蒂&oldid=25511549」
很多遊客造訪印度,也都會畫這Mehndi彩繪,只是我老婆沒興趣,男生也不合適。
和當地人合照是很棒的回憶,除了留下景點的照片,也捕捉當地人真實的一面。
陵墓後面還有幾個小的附屬建築
Barber's Tomb,當地人傳說是皇帝喜愛的理髮師的墓,但這應該只是鄉野傳奇,理髮師是不可能被建造一座這麼大的墓,除非有其他不可告人的原因。
回大門的路上繞到旁邊的Afsarwaka Mosque & Tomb,規模不大,順路看看就好。
只是一直繞不到Isa Khan's Tomb,這座八角形的陵墓,雖小,但很有特色。走回門口才確定因為在整修中,根本沒辦法參觀。
在周圍的空地,看到打著板球的男人,板球果然是印度最受歡迎的運動,只是板球複雜的規則,真的有點難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