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C_9062-1  

旅行,就是到異地體驗不同的人事物。

不同的地方,有不同的人。人喜歡把人分類,從小的差異,到大的不同,膚色、語言、服飾、文化、信仰。

分類,是一切衝突的開始,而人類的分類,永遠不會停止,應該要等到外星人的入侵,人類才可能會稍微同仇敵愾一點點。

就像西方人或黑人走在台灣街頭,容易被注視一樣。我們看他們長得黑、鼻子尖,他們也覺得我們怎麼五官這麼扁平。

DSC_9076-1  

在幫小朋友拍照時,有個小朋友一直盯著我老婆,用著彷彿欠他一千兩百萬的眼神看,雖然我老婆長的是很漂亮,但為了來印度她已經剪了短頭髮,好避免引人注目,但沒想到還是吸引了這怪小孩的目光。

看著看著,他最後還是忍不住笑了出來,真是個怪小孩,戴著帽子、打著領帶,穿著就是要和別人不同,衣服內還塞著很多東西,突出的形狀撐出衣服,不知道腦子裏在想些甚麼。

所以旅行,就是種臉孔的交流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觀光客同時也是被觀光客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DSC_9029-1  

DSC_9031-1  

DSC_9033-2  


早上到火車站鎩羽而歸後,就開往離市區較遠的世界遺產古德卜高塔,離火車站約50分鐘車程。

DSC_9045-1  

下車,尿尿。

DSC_9046-1  

景點旁的公廁,上頭寫著URINAL Rs.2 TOILET Rs.5,想只付兩盧比,年輕的管理員卻要跟我收五盧比,跟他說我只是要尿尿,明明寫著價錢,卻要被多收,遇到的其他台灣旅客也受到這樣的對待。

到底有需要吵這個嗎?差價不到台幣兩元,現在一塊掉在路上,會撿的人也越來越少了。有時是種心情,不想被收貴,尤其是在有明碼標價的地方。

DSC_9048-1  
景點的門票,外國人Rs.250,以世界遺產來說,不算貴,當地人票價Rs.10,兩者相差25倍。

最近因為陸客增多,台灣多了個票價的話題,是否要收費?與票價是否要有差異?

一般票價有差異,多半是在經濟較落後的國家,外國的富人當然不能和當地人一般收費,多付的錢就是維護的費用,與當局的收入。

DSC_9050-1  

到大家熟悉的日本,票價也沒有因為台灣人收入較少,而比較便宜(其實有,在松江城外國人半價),現在的秦始皇兵馬俑150人民幣,也沒有分本國外地了,高票價通吃,貴還是要去。

台灣呢?要把自己定位在哪?定了不同票價,會讓我覺得我們是落後國家,要賺觀光財,不一定要從票價下手。
DSC_9049-1 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DSC_9047-1  

買好票,還租了語音導覽,這裡有漢語的導覽,費用Rs.100,其實印度有中文語音導覽的景點不多,此次旅行除了這,在Jaipur的琥珀堡有。

DSC_9051-1  

DSC_9241-1  


建築群中,有幾個較重要的遺跡,分別是古德塔Qutb Minar、奎瓦吐勒清真寺Quw-watul Islam Mosque、鐵柱Iron Pillar、伊爾圖特密許陵墓Iltutmish's Tomb 、阿萊高塔Alai Minar、阿萊達瓦薩陵墓Alai Darwaza 等。古德卜高塔建築群,於199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。

DSC_9239-3  
這些建築也不是憑空選在此興建的,這裡在更早時代是印度教與耆那教的建築,這些建築在於原本的遺跡上,或是利用周圍的材料加以興建新的建築。


在寫完這篇後,我覺得必須在這先把相關的歷史與人物做個簡單的白話講解,這樣有興趣的人,比較能看得懂,要去的人也可以比較了解。否則光看市面上的旅遊書,很難有個完整的理解,看完也甚麼都不記得。


1.印度在過去,不是像現在是個統一的大國,往往是小國林立,信仰為印度教。

2.西元12世紀末,伊斯蘭勢力不斷的從阿富汗的方向(印度左上方)往印度進攻,阿富汗的突厥人在1192年,打敗了原本德里周圍的勢力。這時中國是南宋的年代,鐵木真還沒成為成吉思汗。

3.這勢力留在印度的總督就是Qutab-ud-din Aibak,翻譯成古德卜˙烏丁˙阿拜克,在1206年他在此建立了德里蘇丹國Mamluk Sultanate 。由於他的出身是為奴隸,所以此王朝亦被稱為「奴隸王朝」。

DSC_9217-2  

4.奴隸王朝創建者第一任君主,古德卜Qutab(也常寫成Qutb)任內所開始興建古德卜高塔Qutb Minar、奎瓦吐勒清真寺Quw-watul Islam Mosque,所以印度開始有這些回教的清真寺、叫拜樓等建築。

5.古德卜死後,第二任君王只在位一年,就由古德卜其女婿 Iltutmish 伊爾圖特密許 繼位,為第三任君主。

6.這第三任君主Iltutmish伊爾圖特密許 繼續增建古德卜高塔Qutb Minar、奎瓦吐勒清真寺Quw-watul Islam Mosque,還有Iltutmish's Tomb 伊爾圖特密許陵墓,就是他自己在死前一年開始蓋的。

7.在奴隸王朝之後是卡爾吉王朝,其中第二任君主Alauddin Khilji 阿拉丁˙卡爾吉,興建阿萊高塔Alai Minar,與Alai Darwaza阿萊達瓦薩陵墓,Alauddin Khilji 阿拉丁˙卡爾吉在西元1296-1316年在位,約是古德塔興建的一百年後。

8.其他遺跡就沒有認真看了,比起來不是很重要。

9.胡馬庸大帝陵墓、泰姬瑪哈陵、紅堡、阿格拉堡等是在16世紀之後的蒙兀兒帝國所興建的,比這裡晚了好幾百年。

DSC_9056-1  
一進景區,遠遠的就可以看到高聳的古德塔Qutb Minar,回教德里蘇丹國奴隸王朝的創建者Qutab-ud-din Aibak 在征服了印度教拉吉普特王國後所下令興建,象徵勝利與宣示回教力量的勝利塔。

DSC_9066-1  

Qutb Minar,塔高72.5公尺,共379階,底部直徑14.3公尺,頂部最窄處2.7公尺,Qutb Minar是世界上最高的磚造伊斯蘭宣禮塔,受到阿富汗早期宣禮塔的啟發,後來建成的伊斯蘭印度建築。

DSC_9079-1  

高塔由Qutab-ud-din Aibak 建於1192年,在其去世時,僅建好第一層,後由其女婿Iltutmish伊爾圖特密許接手完成。


在根據碑銘在1368年受到第一次的雷擊後,最高層被擊毀,Firoz Shah Tughluq (AD 1351-88) 對頂上兩層修建,並加上白色大理石,形式也變得大為不同。後來1508年又受到雷擊,Sikandar Lodi(AD 1489-1517)加以修復,後來也曾遭遇地震,但至少沒有整個倒下,否則現在就看不到了。

DSC_9091-1   
塔共有五層,底下三層均由紅砂岩所建,底層高29米,由24個交錯的半圓形與三角形所組成。第二層為半圓形組成、第三層為三角型組成。

最上兩層材料是紅砂岩與大理石,形狀為圓型,從頂端可以眺望德里的景色。過去是可以登頂的,但在1981年發生意外,造成45人死亡後,就禁止民眾登塔。

DSC_9085-1  
這裡有著印度與伊斯蘭藝術的融合,塔身上刻著阿拉伯圖紋與可蘭經經文,也帶著印度風格的藤蔓與花彩裝飾,因為當時回教徒統治了這裡,但能找到的都是印度教的工匠,所以在裝飾的部分,還是只會熟悉的形式,也產生這充滿印度風格的回教建築。

DSC_9099-1  
看到這高塔,讓我想到了吉隆坡的雙子星塔。一樣都是回教形式的高塔,一樣用三角形與半圓形的設計,不知道在設計時是否有所參考?還是回教的幾何圖形,能湊出的圖形有限,並不是和古蹟致敬。

DSC_9072-1  
遇到很多出來校外教學的小朋友,面對鏡頭毫不躲避,還熱情的呼朋引伴一起入鏡。

DSC_9063-1  

DSC_9064-1  

小朋友一般都對著我的鏡頭,有個頭戴小紅帽的男孩,卻瞪著我老婆,好像欠他錢一樣。

DSC_9069-1  
大概是比較少看到華人女子吧,之後的幾天,在很多景點,都會遇到印度女生,要求和我老婆一起入鏡,我們也樂於合影留念,彼此留下記憶。
雖然彼此不相識,但留存在他人的相片中,也是種緣分。

DSC_9067-1  

DSC_9114-1  
接下來看的是Alai Darwaza阿萊達瓦薩陵墓,就在高塔的旁邊,這個陵墓被當作清真寺的南門使用。

DSC_9105-2  
Alai Darwaza 是屬於 Quwwat-ul-Islam Mosque的南方入口, 是由德里蘇丹國第二個王朝Khilji 卡吉爾蘇丹Ala-ud-din Khilji 於西元1311所建,建築由紅砂岩為主體與白色大理石加以裝飾,建造的工匠是從突厥請來的,裝飾相當精細。

DSC_9125-1  

DSC_9120-1  
在過去奴隸王朝並未建造伊斯蘭形式的穹頂與拱門,使得Alai Darwaza 成為印度最早使用伊斯蘭式穹頂與拱柱的建築。門上可以見到矛頭狀的裝飾,白色的大理石上,也有著我看不懂的文字。

DSC_9218-2  

DSC_9130-1  

往中央的清真寺走~

DSC_9136-1  

DSC_9133-1  

奎瓦吐勒清真寺Quwwat-ul-Islam Mosque,這清真寺和高塔相同,均由 古德卜Qutb-ud-din Aibak興建,於西元1193年開始,1197年完工。算是這個建築群的主體,高塔與周邊的建築可算是此清真寺的附屬,也是德里最古老的清真寺。

DSC_9140-1  
如今清真寺已經不是那麼完整了,只剩迴廊、拱門、與鐵柱等,很難想像一個完整的屋頂。不過在看到迴廊的石柱,上面的花紋,吐出花蔓的神獸、有著花圈天頂藻井,的讓我徹底的想起吳哥窟,或是其他的印度教建築。

DSC_9147-1  
雖然這是座清真寺,但當時的工匠,應該幾乎是印度當地的,所以要他們摒棄原本的習慣是不可能的,無從想像,也難以設計,或是有些材料根本是拿舊的印度教寺廟的,所以才形成這有趣的印度風清真寺。

DSC_9169-1  

DSC_9171-1  

後來有兩位繼任者Iltutmish(1211-1236)以及Alauddin Khilji (1296-1316)均曾拓建清真寺的規模,並且在裝飾上是使用純粹的伊斯蘭的幾何圖形,不像原本參雜了印度花紋在其中。

 

 

DSC_9149-1  
在清真寺中央有根鐵柱,高7.21公尺,地下部分長1.12公尺,重量超過約6噸。材質為純度達99.72%的熟鐵,用鍛焊的方式建造而成。頂部有個洞,被認為原本應該有Vishnu的座騎金翅鳥Garuda在上面。

DSC_9150-1  
德里鐵柱最早可能是耆那教神廟建築群,Vishnu廟前的鐵柱。近代學者根據笈多王朝金幣上的建築圖案風格分析,認為它可能約是西元402年是在旃陀羅·笈多二世Chandragupta II Vikramaditya 時期(375年-415年)建造的。西元10世紀Aangpal在此地建了一座新的Vishnu廟,被Aangpal遷移到此。十三世紀初,在艾克巴(Qutb-ud-din Aibak)成為印度君主時,神廟全部被毀,並將拆毀後的材料,拿來興建宮殿與清真寺。

這根鐵柱可說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冶金難題之一,因為這鐵柱表面鐵鏽腐蝕很少。科學研究發現,鐵柱有磷成分,可以很好的與空氣形成緻密氧化層(FePO4-H3PO4-4H2O),所以只有少許鐵鏽。1934年,印度理工學院的專家對德里鐵柱的研究發現,在鐵柱外部有一層非常薄的保護膜使得鐵柱不被鏽蝕。另外,當地人定期塗油保養;而且當地天氣乾燥。

德里鐵柱歷時千百年,卻少有鏽蝕的痕跡。另外在印度的達哈、辛哈勒斯、克那拉克都發現豎有相同技術的古鐵柱。反正這種特殊的工藝,很容易被扯上外星的古文明,不過大概也只有澔平或西平能回答。

DSC_9151-1  
傳說,背對柱子手往後抱,雙手相接觸,表示此人有福氣、願望可成,遊客則能再來印度。只是現在遊客已經無法觸碰鐵柱,因為鐵柱被圍欄圍住了,也省去一堆人在柱子前排隊碰手的怪動作。

若是在這幾年間,問我老婆要不要再去印度,答案絕對是不要,自然也就不用再做這嘗試了。

DSC_9161-1  

 

 


DSC_9173-1  
Iltutmish's Tomb 伊爾圖特密許陵墓,位在清真寺的西側,是奴隸王朝的第三任蘇丹的陵墓,記得嗎,這個人就是興建古德塔與奎瓦吐勒清真寺Quwwat-ul-Islam Mosque的第一任蘇丹的女婿,後來成為第三任蘇丹。這墓在Iltutmish死前一年開始興建,其實這樣也還好,不算過分,中國的皇帝大多從繼位就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了。

DSC_9176-1  
過去有穹頂,不過已經毀壞,現在的上方是個空的圓形,好處是光線可以直接照進來,照相比較好照。

DSC_9183-2  
在墓的中央有個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衣冠塚,西側的牆上有著白色大理石的壁龕,很多人都會站在裡面拍照,而且一待就很久,要拍照的人需要有耐心。地上可以看到有個被鐵蓋覆蓋的通道,據說是往底下真正的墳墓。

DSC_9186-2  
在入口與內部均有雕刻,也是把印度風格融入伊斯蘭的建築中,可以看到蓮花、流蘇、鑽石等形狀的裝飾圖形。

DSC_9194-2  

 

DSC_9198-2  

 

DSC_9200-3  

最後走到阿萊高塔Alai Minar前,這從未完成的遺跡。

DSC_9203-2  
Alauddin Khilji 在擴建Quwwat ul-Islam清真寺後,開始著手興建一座更高的宣禮塔,目標是古德塔的兩倍高,但就在完成24.5公尺後,工程就停止了,也沒有一位後繼者,有能力,或是有這想法將此艱鉅的工程完成,留下這未完成的石堆,與後人憑弔。


DSC_9209-2  
其餘的小遺跡,就沒有特別過去了,畢竟早上已經耽誤了一些時間在買票,下午還有幾個景點要走。

 

DSC_9234-1  
古德卜建築群,作為來印度第一個景點,我覺得相當不錯,除了是世界文化遺產外,在歷史上也是較早的一個,其他景點如紅堡、胡馬庸陵墓都沒有這裡長久,因為這裡算是最早的回教建築了。雖然是回教建築但融合了不少印度裝飾,和後期的回教陵墓相比,規模小的多,所以先看這小的,比較循序漸進。


接下來印度的雪梨歌劇院(誤)-蓮花寺

 

arrow
arrow

    Cocom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